问答参考与查经感想
展开问答参考
0.他们争先想做老大。做仆人才是正确的,如主耶稣是仆人一样。
1.他们看到有人奉耶稣的名赶鬼。
他们禁止了那些人。
因为那些人和他们不是一团队的。
2.不赞同
3.“他们不跟从我们”,暗含出他们的骄傲和帮派思想。
4.有,每个人多少都会有。我们可能不期望别人比我们好。
5.态度可能造就人,也可能绊倒人。
不好的态度,可能让初信者的信心受到打击。
6.小子指“信耶稣的人”。
7.那人会受到比“投入海里淹死”更糟糕的后果。
8.不是。这指出人们(含我们)信心的宝贵。我们因鼓励人建立德行,坚固人的信心。不要使人和自己在信主的事上跌倒。
9.使人在信心上跌倒,就是令人进入那恐怖的地狱,这是令我们更难受的。因此,因着爱人如己,我们要努力戒除自己不好的态度,免得令人的信心跌倒。
10.3次提到盐。盐是饮食有味和身体健康的要素。学习耶稣的爱,做仆人。
——tobiah
查经感想
睡不着,还在想“盐若失了味,怎么叫它再咸呢?”
主耶稣说“盐若失了味”,若听者将它想为含盐的石头,此过程就是石头逐渐无用的过程。“怎能叫它再咸呢?”答案是:不能,因为真正带有咸味的那部分(即真盐)已经耗尽了。这就是此石头被丢掉的理由。结局就是被人践踏。(“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马太福音 5:13 和合本)
若听者想为是盐这种元素。“盐若失了味”则是指盐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成为了非盐。“怎能叫它再咸呢?”的答案也是:不能,因为它的本质已经改变了。
以上两种解读稍微有点不同,衍生出来的应用可能会不同,如前者可能更强调说保存盐成分(不要量变),后者则强调保存盐的本质(不要质变)。
然而,不论这里的盐是指低等含盐的石头,还是指盐这种元素,这里的焦点不是对“盐”这项东西的解读,而是盐与味道的对应关系。无论盐是什么,经文强调出盐与咸味的对应关系:盐是否好,与它是否咸休戚相关!可见耶稣是在提醒听众珍惜盐所特有的咸的这种味道。因为咸味是盐这种东西的关键特征。
在这里,主耶稣并没有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盐是什么的哪种情况,只是简单地说到盐,听众可以随原有的经验加以理解。然而却强调出一种不相配的情况(“失了味”),以说明不应该这样。作为一种教导,主是在提醒我们:基督徒(盐)应该要具有基督徒应该有的特征(咸味)。50节告诉我们,这(盐)该有的特征之一(咸味)是:彼此和睦。而“盐”广意喻指的“咸味”就更丰富了。
简而言之,耶稣是在教导我们:不应该失去基督徒里面的关键特征——彼此和睦。结合上文谈到的“跌倒”(即引自己或他人犯罪或失落信心),这里的“彼此和睦”应该尤其强调“维护彼此的信心与德行”。
综上所述,可9:50节的焦点不是“盐是含盐的石头或盐元素”,而是说:盐是爱心以及由爱心而被连络的全德。这爱和全德是基督徒应该有,正如咸味是盐应该有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主耶稣爱了他们,服侍了我们。(这就是上文可9:35耶稣责备门徒争论谁为大,以及为何门徒要做仆人的理由:因为基督做了我们的仆人。参可10:42-45)
耶稣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 10:42-45 和合本)
终于觉得多了一分理解,可以睡了。感谢主,共勉之。
——tobi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