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参考与查经感想
展开问答参考
——tobiah
查经感想
我感觉我有几分了解耶稣对妇人的话的意思了。“让儿女先吃饱,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可7:27)“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太15:26) 耶稣指出了相配——儿女的饼确实是给予儿女的,而非给予狗的(不管是家狗还是野狗)。却没有给予套用——犹太人是儿女,外邦人是狗。 虽然文化上,犹太人视自己为上帝的选民与儿女,外邦人为上帝的弃民和狗。但耶稣的话并没有这样的特指, 相反,耶稣用接下来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另一层犹太人需要觉悟的真相——外邦人可以是儿女,人是凭信成为儿女,而非凭借肉身(割礼、血统、诸约、礼仪等。)。 我的思考是这样的。当外邦妇人听到这句话时,它承认这个相配——儿女的饼该给儿女,而非给狗。(结合妇人所求,她会将饼理解为“给你女儿赶出污鬼”, 不好拿这赶鬼的饼丢给狗(狗即不配获得这好处的人。)耶稣的话虽难听,但并没有特指妇人就是狗。它只是指出不好把这“赶出污鬼的饼”给非儿女。 她的话暂且不论自己是不是儿女。在这个难听的话面前(它像一个测试),她暂且站在狗——“不配的人”的角度上看问题。此时妇人的信心被体现出来 ——狗不配直接获得从主人那为儿女预备的食物(如赶鬼的好处),但倘若食物女儿丢弃,狗就可以捡取这些碎渣儿。 妇人大信体现在,他相信,哪怕是狗也能得怜悯——一只不配的狗也能从主人对儿女的恩惠中得到恩惠,不是通过主人直接的给予,而是通过儿女们的浪费。 罗马书11:11-24指出这样的情况。狗能得着了不配的恩典。 这是妇人的信心。她相信自己不配,但同时它相信自己能获得主耶稣的恩典。此时耶稣被犹太人决绝而来到外邦地,她不愿失去这个好机会获得祂的恩典。
同时耶稣的行动展现出另一个真相:外邦人并非狗。 因为狗不配获得饼,但耶稣给予外邦人饼(这里的饼就是指赶鬼)。 但耶稣给予这个外邦妇人赶鬼的饼。就说明,外表的血统并不区分谁是神的儿女,谁不是神的儿女。 儿女是凭信而得的,以色列家不是凭血统而成的,而是凭信而成的。 耶稣对门徒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哪里去。” 这迷失的羊也四散在外邦,以色列家是信心的群体,而非血统的群体。 耶稣考验并奖励了妇人的信心,也藉此事件教育了门徒。祂真是一位奇妙的教师。
——tobi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