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德教会的信仰总集中,三条古信经(在拉丁文本中,被称为普世信经)总是被提及和引用。引用它们的原因是证明路德教会的教训和古教会的教训是由同一性的。如此便驳斥了路德会任意改变古信经的指控。因此,在1580年首次出版此书时,很自然地编进了古教会的三条首要信经。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使徒信经源于八世纪。其实,它的原文乃是古罗马信经的改定,而在三世纪已被西方通用。在古罗马信经之后,有各种各样关于信经的陈述,有些从古信经中分裂出来,试图与新约本身的根本合一。我们现有的使徒信经,非来自各位使徒,却是来自使徒时代。
信经的系统种类,东方比西方多。主后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弃绝了亚流(Arius)的教训,采用了盛行的东方信经,并加上了一些反对亚流的话以表明其立场。在主后381年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会议中,只对尼西亚信经做了极小的改动。我们现在仍旧称其为尼西亚信经。在主后451年的迦西顿(Chalcedon)会议中,尼西亚信经再次被确定为主要的信经之一。在九世纪,由西方首先插入了“和子”(Filioque)——“并由子而出”的话(在第三段中)。它便成了东西方争论的焦点,这争论在十一世纪尤为严重。
阿塔那修(Athanasian)信经的来源并不确定。较正确的是:它并不是四世纪大神学家阿塔那修所著。有人推测可能是在那个时代著成,但是,更可能的是:此信条著于五世纪或六世纪,且源自西方。